偶的多元面貌-從形式到時代精神

布袋戲的創新從來都不是專屬這個時代的新潮流,從歷史發展縱深看見17世紀隨福建漳、泉、潮州一帶移民飄洋過海而來落地生根的在地化過程,甚或每一次的搬演,在既有的劇情之上,前後場的即興調度,都是創新的軌跡。

本次展覽延續台北偶戲館於「偶的多元面貌」探詢,呈現有別主流多為家族傳承與閩南風格的布袋戲團,聚焦來自客家背景的「戲偶子劇團邱豐榮」、「山宛然客家布袋戲團黃武山」。兩位團長各師承自台灣傳統布袋戲重要的兩大門派-小西園掌中劇團、亦宛然掌中劇團,於堅實的傳統之下持續突破,以布袋戲之眼連結、發散,不只實踐形式創新,更是回應當代講究回歸土地、本質、根源的時代創新精神。

展覽部署回到表演本質在於「人」的元素,從兩位團長的個人興趣養成與布袋戲相遇「Me & Meet」塑形出劇團風格,窺探其創作脈絡「一個靈感的誕生」與重要作品呈現。此外,透過台北偶戲館收藏之「晉江掌中木偶」、「台灣金光戲偶」,呈現同一時代之下不同地域因應觀眾需求的新嘗試;展覽名稱Got RIFF,RIFF擷取自搖滾樂裡整首歌不停反覆演奏、洗腦、有記憶點的旋律,恰好呼應傳統布袋戲「聽戲」的欣賞特質-前場演師的口白、後場師傅的鑼鼓,Got RIFF也揭示這兩個布袋戲團充滿特色、讓人看了就愛上、自此不離的無限魅力。